:::

Academic Performance

:::
Paper contents
Paper category碩士論文
Student ID No.9025610
Name簡秀媛
標題(中)地下水合理開發量推估
標題(英)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vailability
Adviser陳鶴文
Graduation date2004-06
Attached file 
Reference linkhttp://ir.lib.cyut.edu.tw:8080/handle/310901800/1702
Abstract本研究依據達西定律(Darcy’s Law)設立方程式,模擬三層的地下水系傳輸現象,並以此方程式為限制式建立線性規劃(Linear Programming)作為安全抽水量的估計工具。模型精簡,容易處理天然補注、抽水井佈置及各種邊界條件;亦具有利用抽水井資料和補注量計算傳輸係數的簡易估計功能。至於系統及參數的不確定性則以灰色線性規劃(Grey Linear Programming)做具體處理。 為驗證模式的可行性,本研究於濁水溪沖積扇中部地區選定一36km x 8Km之研究區域作案例說明,仿三層地下水系並將
Bibliography中文部份
王復生,屏東地區水田休耕水資源調配之評估,碩士論文,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,屏東(2002)。
王玲英,以灰色規劃來分析在空氣品質限制下火力發電廠擴充策略之研究,碩士論文,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,台中 (2003)。
台灣水利出版委員會,台灣水利-地下水與鑿井專輯(1970)。
台灣省政府水利處,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水文初步分析,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第一期計畫(1997)。
台灣省政府水利處,濁水溪沖積扇扇頂平原地區地表垂向補注量估計,地下水觀測網之建立及運作管理子計畫報告,1997。
交通部中央氣象局,潮汐表(2001~2003)。
沈向白,濁水溪沖積扇地區地下水資源調查,嘉義農專研究報告,嘉義(1991)。
林崇亮,數位模擬及不確定分析法估算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蘊藏量之研究,碩士論文,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 ,台南(2000)。
林師平,珍惜地下水資源~論超抽地下水所產生影響及其因應對策,人與地第115期。
金紹興、劉豐壽,台灣地區地下水補注量及利用量推估之研究,經濟部水利署員工論文集,台北(2001)。
柳志錫、黃鎮台,超抽地下水引起之地層下陷問題探討,土木水利第29卷第二期,pp47-57。
涂曉娟,以類神經網絡路來探討空氣品質限制下火力發電廠擴充策略之研究,碩土論文,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,台中(2003)。
徐享崑、秦啟文、鄭立新,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抽水量、補注量及安主出水量之評估,第十屆水利工程研討會(1999)。
曹以松、李似椿,地下水(中國工程手冊水利類第四篇),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(1999)。
張良正、龔誠山,區域性地下水觀測站網檢討八十四年度報告,區域性地下水觀測站網討(I)-濁水溪沖積扇觀測站井佈置檢討,經濟部水利司研究報告,台北,第104頁 (1995)。
張乃斌,環境系統分析原理,茂昌圖書有限公司,2002。
張仲宇,水田休耕水資源調配之最佳化模式,碩土論文,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,屏東(2003)。
陳進發,李振浩,陳尉平,應用未飽和層水平衡理論估計彰化地區地下水補注量之研究,台灣水利,第47卷,第一期(1999)。
陳忠偉,濁水溪沖積扇合適水位與海水入侵之研究,碩士論文,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,台南 (2002)。
陳芝企,灰色理論應用於屏東地區地下水位變化之研究,碩士論文,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,台南(2002)。
許清荃,濁水溪沖積扇多層地下水調配與管理之研究,碩士論文,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,台南 (2000)。
鄧聚龍,多維灰色規劃,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,1989。
潘文健,屏東平原合適出水量分析之研究,碩士論文,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,台南(2002)。
賴再壽,濁水溪沖扇地下水汲取之研究,碩士論文,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所,嘉義(2001)。
劉振宇、李天浩; 蘇明道、林國峰,濁水溪沖扇扇央與扇尾平原地區垂向補注量評估,經濟部水資源局(1998)。
劉敏梧,枯旱期水庫入流量預測模式之研究,碩土論文,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,台中(2004)。
廖珩毅,灰色系統與模糊理論在旬入流量預測之研究,碩土論文,中原大學土木工程所,中壢(2000)。
經濟部水利署網站,http://www.wra.gov.tw/。
鄭遠,地表水與地下水灌區水資源聯合運用之研究~以屏東隘寮灌區為例,碩士論文,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,屏東(2003)。
蘇瑞榮,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之開發沿革與展望,台灣水土保持第22期,pp11-18。
西文部份
Chi, T.W., “A one-dimensional model of aquifer system,” Presented in ASCE Conference,NYC (1980)。
Gau, H.S., and Liu,C.W., “Estimation of the optimum yield in Yun-Lin area of Taiwan using loss function analysis,”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.63, pp.177-178 (2002).
Jane, D., and Nizar, A.J., “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quality in northeastern Jordan: safe yield and sustainability,” Applied Geography vol.19, pp.313-323 (1999).
Lo’aiciga,H.A.,and Leipnik,R.B. “Theory of sustainable groundwater management:an urban case study,” urban water vo1. 3, pp.217-228(2001).
Park,C.H., and Aral,M.M., “Multi-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pumping rates and well placement in coastal aquifers,”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.290, pp.80-99 (2004).
Mkwizu,Y.B., “Balancing abstraction and natural groundwater recharge as a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water use : a case study of the the Kizinga catchment in Dar es Salaam region, Tanzania,”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vol.28, pp.907-910(2003).

Gallery

Decorative imageIMG_0674.jpgDecorative imageDecorative imageDecorative imageDecorative image
cron web_use_log